天中万寿塔的前世今生
2023/2/1 来源:不详老牌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dfjc/
天中万寿塔,俗称塔斗山塔,位于枫亭塔斗山顶。塔斗山因形如螺,古称“螺峰”,故塔亦旧称“青螺塔”。塔全高7.4米,底座平面正方,边长5.1米,石构实心宝箧印经塔(亦称阿育王塔),塔表遍布精美浮雕,年作为宋代古建筑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此,笔者就此塔的建造年代和形制两方面,谈谈一些个人看法。
述(最多18字一.方志记载
(一)《螺江风物赋》载:“左界昆仑、大帽之峻,缀于鸿渐、铜鼎之峨峨。右界云门、谷山之峭,承于大象、塔斗之颙颙。”明《兴化府志》,明清各版《仙游县志》均有载此赋。《仙游县志》人物志八载:“林亨,初名绦,字蒙亨,未遇时自负其才,尝作《螺江赋》以自寓,至正三年(年)进士,廷对第一。”
(二)清康熙九年(),举人郑得来撰《连江里志略》载:“天中万寿塔,宋嘉佑四年,忠惠蔡公造万安桥时,以其余石造此,由海运至,一夜而成,故老今犹传为泉州人夜作也...顺治戊子寇乱,峰头立寨,山失其秀,今楼阁尽圯,独石塔存耶。”
(三)乾隆三十六年《仙游县志》载:“塔斗山,在县南五十里。枫亭之北,一名摘斗山。山如螺形,又号螺峰...上有观海楼,万寿塔。塔前有书院。”
又载:“天中万寿塔,在塔斗山。宋嘉佑四年(),蔡忠惠襄建万安桥时,以其余石造此。由海运至,一夜而成,故老犹传为泉州人夜作也。”
又载:“会心书院,在连江里塔斗山,旧为庵...康熙间,侯书募修。按察司副使当涂祝銮记:余憇息枫亭驿,望之,有山突然者,塔斗山也。曰塔斗者何,释氏建塔之地也。塔之前为书院,曰会心,三峰朱子之所建也。其后为亭,曰摘斗者,易旧名也...先是为塔斗庵,释子居之,岁久渐圮,几为瓦砾榛莾之区,以故名不著...”
(四)清道光二十五年(年),举人林融如《枫亭志》载:“天中万寿塔即塔斗山绝顶
之一塔也。宋里人蔡襄建望海台在其上,襄守泉州时建万安渡,以其余石造此,由海运至,一夜而成。故老犹传为泉人夜作也。”
二.塔上刻字
(一)塔北面第三层石板上刻:“青螺山之有塔也由来旧矣,稽志乘所载,系宋嘉佑四年()忠惠襄公造万安桥后所作也。而塔之北面二石勒字于上则云‘俗传乡人陈汪所建’,中间年月日辰及增修里人姓字备纪焉。然溯我里有塔以来,历代人文蔚兴,虽更僕数,迄今年世久远,而塔几乎倾颓。合里士民佥议乐捐,仍旧重修建,期媲美于前休。以嘉庆三年()十一月初九日辰时经始,越腊告成。北面石字应宜依古重勒,但其中文字星漏难详,爰就原幅再为勒石,略叙前由。其原石存留于文昌阁后壁以备参考,庶有以扬前烈而示后人也夫。嘉庆戌午()蜡月吉旦,合里仝立。”
(二)塔北面第二层石板右刻:“距嘉庆五年戌午弌百一十六年(年)复坏,越四年己未初秌,闔里再修。”
三.塔的形制
枫亭塔斗山塔从功能上看,据塔上刻字可知应该属于“佛教祈福塔”,是由信士捐款为佛寺建造的祈福塔。但是,从外观形制上来看应该是属于“宝箧印经塔”。宝篋印经塔得名于其主体外形如箧,“箧”就是小箱子,内藏有经书,故名。塔的形象为平面方形实心,由基座、塔身、塔檐与塔刹四部分组成。其独特特征是塔檐四角向上高高翘起,称为山花蕉叶,中间一细高石柱雕成的数层相轮,象极倒置的华盖,但也有些没有山花蕉叶的案例。
由于其造塔目的是用来放置经书,宝箧印经塔一般都比较小,一般只有几十厘米高,一般是由金银铁铜等金属或琉璃玉石制成,陈列于佛前供桌、香案上,或供于佛龛内。五代十国时,吴越国王钱弘俶仿古印度阿育王造塔事迹,也建造了八万四千塔,这些塔都是小型的印经塔,后世几乎毁坏遗失殆尽,宝箧印经塔也因此成为一种小众塔类,现存实物不是太多。因其材料的贵重性,寺庙一般也不轻易示人,导致大众认识不足。但宝箧印塔因此开始有了广泛的发展,并且也被称为“阿育王塔”。中国记录最早的一座宝箧印经塔,是西晋时代贸县(今浙江宁波)的阿育王寺建造的,西晋太康三年(年)被僧刘萨柯发现。塔为青色、高四寸、广七寸、方形,后东晋安帝司马德宗建亭保护。
现存早期的宝箧印经塔实物不多,北魏时期的云冈石窟壁面雕刻的宝箧印经塔、嵩岳寺塔第一层塔身各面上雕刻的宝箧印经塔的形象、龙门石窟第26窟雕刻的宝箧印经塔的形象;隋唐时期南响堂山石窟第一窟左壁佛龛上雕刻的宝箧印经塔的形象、敦煌壁画中四门式塔以及天龙山石窟第一二窟浮雕的宝箧印经塔的形象、敦煌石窟五台山图中所绘制的宝箧印经塔的形象、北宋的邓州福胜塔中的铁制宝箧印经塔、天台山国清寺保存有一些上至五代下至明清的金属和漆木的宝箧印经塔、北宋杭州雷峰塔藏鎏金阿育王塔;明清时期的有福建雪峰崇圣寺宝箧印经塔、福建涌泉寺宝箧印经塔、更衣亭宝箧印经塔、长沙岳麓山阿育王塔、广州海幢寺舍利殿宝箧印塔塔、四川大足宝顶山石窟后大殿里石碑线刻宝箧印经塔形象等。
而在户外独立建造的大中型石质宝箧印经塔更是少的可怜,据统计国内石制的宝箧印经塔现存约30座,年代以宋代为多,分布集中于福建泉州及其附近地区。现存有宋代泉州开元寺大殿前的一对宝箧印经塔(其一无山花蕉叶)、宋代洛阳桥畔的宝箧印经塔一对(无山花蕉叶,分别高2米和3.5米)、宋代泉州南安诗山宝箧印经石塔(高6米)、宋代石狮市灵秀镇塘园村“塘园塔”(高3.76米)、宋代永春县达埔乡新琼村“井头塔”(高2.86米)、宋代泉州丰泽区东海镇石头街“文兴古码头”上的“文兴塔”(高2.5米)、宋代厦门梵天寺、梅山寺婆罗门塔(实为宝箧印经塔,无山花蕉叶,均高4.68米)、宋代广东潮州开元寺宝箧印经塔(高4.2米);明代南安东园白云寺宝箧印经石塔一对、清康熙晋江池店潘湖宝箧印经石塔(高8米)、元代普陀山普济寺门前的太子塔(三层仿阁楼)等。而会元寺天中万寿塔是中国古代宝箧印经塔建造的巅峰之作,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古代宝箧印经石塔。
开元寺宝箧印经塔,建于南宋绍兴十五年()。塔高5.48米,石条砌成方台,台上为须弥座,座上为塔身,塔身为方形。下层塔身四面各雕四尊佛像,上层塔身四面则刻圆拱龛,龛内刻有佛本生故事:东面为萨锤王子舍身饲虎,南面是提婆拔提城尸毗王割肉救鸽,西面是阿梨波罗城尸毗王挖眼施给波罗门,北面是跋陀耆婆城月光王舍头施给波罗门。塔顶四个转角雕刻带翅怪兽,塔顶为方形石盖,四面刻佛称谓,顶为覆莲金洲摩及多层相轮。塔顶四转角竖山花蕉叶,塔刹内侧雕有坐佛,外侧雕刻组图—射箭、打拳、对打、观摩等,似为僧人或民众习武图。东侧石塔须弥座上刻:“右南厢梁安家室柳三娘,舍钱造宝塔二座,同祈平安。绍兴乙丑()七月题。王思问舍钱三十贯、乙酉()重修。”《闽中金石略》提到石塔上层有一刻字砖,文曰:“右南厢□□□□子李珠与家室□五娘并合家男女,同祈平安,增延福寿,谨□财重修宝塔二座。”“右南厢”具宋代特点称谓,表明宋代泉州佛教进一步世俗化。年8月,清理塔基发现了一些文物。除出五代时泉州刺史王继勋等善信捐资雕刻的佛顶尊胜陀罗经幢。一观音佛像背面阴刻楷书:“泉州右南厢宣明坊女弟子柳三娘,与夫主梁安共舍宝塔一座,永充供奉,合家人□等增延福寿。时绍兴十五年六月日,弟子梁安题”。出土的铜钱最晚为“绍兴通宝”。
开元寺宝箧印经塔建造年代久远,塔身及其附属文物透露出的信息量丰富,塔身雕刻和装饰精美内涵丰富,这为研究枫亭天中万寿塔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极好范本。饶是如此,就塔的体量和雕刻而言,后者还是略胜一筹。
塔斗山塔,花岗岩石结构,平面四角,从主题层次感来讲应划分为五层。
第一层为塔基:为5层长方石横竖交叠,上承须弥座;
第二层为须弥座加龙雕:须弥座四个转角和每面中间雕有须弥角共8个。上承一层方石满雕缠绕花枝,再上承一层方石满雕莲华叶,再承一石壁雕刻双龙。分别是:交尾双龙回望、双龙对视争珠、双龙互逐戏珠、双龙卷体休憩。四个转角各雕一负塔侏儒,袒胸露肚腰系布条半蹲负重,或一手扶腰一手撑塔,或双手撑腰,圆脸厚唇瞪眼垂耳,形态生动。其中北面右边雕刻民国八年重修记录的文字;
第三层为奇异花卉:先铺垫一层方石满雕莲华,再铺上一层方石满雕缠绕花枝,上履须弥座和第二层相同装饰。须弥座上铺一层卷云纹饰方石,再加一层满雕波浪纹方石,上承四副花卉雕刻,分别是曼陀罗、梅花、波斯菊、莲花。四副图案以竹节隔开,其中北面素面,用以雕刻嘉庆三年重修记录的文字;
第四层为佛像:先铺一层波浪纹方石,再履一层缠绕花枝方石,再履一层莲花方石,最后上履一整石雕刻佛龛,每面内雕三幅佛像图案,分别是结跏趺坐佛像,手施讲法印、智拳印、禅定印、合十印、宝瓶印等;佛像头戴毗卢帽或披头巾,身着袈裟,衣扣和衣环雕刻特别明显。每个转角处雕刻一金刚力士,全身铠甲,或持剑或柱剑或双手抚腹。
第五层为大幅半身菩萨雕像:先铺垫一层莲华雕刻出挑石枋,再履一层素面方石,最后每面上雕一尊菩萨像,手持莲枝,头戴珠串化佛冠,耳饰圆环,胸披璎珞,面相方圆饱满,手施给愿印、说法印等。转角处雕一鸟形迦楼罗,其双腿各绑一条绳,另有一绳子横贯在双翅下腹部,头上三缕毛发很是拉风。
最后是塔刹,一层素面方石铺垫,上面转角山花蕉叶,内外侧均雕刻花纹图案,中间为五重相轮。
除了上四层的主体部分内收束腰,其它所有层都有不同收分,形成上小下大的优美线条。全塔镌刻各种独立花卉、佛像等共44幅。石塔用石较为僵硬细腻,雕工也比较细致传神,石塔表面总体风化不是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