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亨县巧洞村巧打特色牌走出致富路乡村

2023/6/16 来源:不详

法国敏白灵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26409.html

巧洞村位于册亨县丫他镇,下辖2个村民组,共户人,是苗族村寨。该村已于年脱贫出列,当前贫困发生率为2.3%,现有贫困人口6户13人也将于今年底全部实现脱贫。

巧洞村的干部依然很忙,他们忙着为村里发展产业,忙着把巧洞村建设成为美丽新农村。

秋冬交替之际,巧洞村漫山的杉树青翠如盖,彰显出勃勃生机,农户庭院里的佛手瓜架上,还零星地挂着些许剩果,繁茂的藤蔓让人联想到它刚刚经历了一个硕果累累季节。

村口,一座小型水库荡漾着碧波,偶有钓鱼爱好者到岸边垂钓。水库一侧,村治保主任、党员示范带头人杨胜章今年投资20余万元,新建了一个面积大约1亩的鱼塘,鱼塘被分隔成两半。

“一般一亩鱼塘放鱼苗不能超过尾,但我放了2万尾。只要持续供氧,边养边卖,基本上不会出问题的。”杨胜章一边介绍,一边指向鱼塘中央的两个供氧机。

记者沿鱼塘边缘走一圈,水面平静无奇,且鲜有发现鱼儿游动的痕迹,压根看不出这是一个容纳了2万尾鱼的塘子。

“要看鱼还不简单。”说罢,杨胜章转身扛来半袋鱼饲料,随手捡起岸边的一个锑钵,将饲料舀出撒向水面,一时间鱼塘沸腾般热闹起来,鱼儿纷纷聚集到一处争先恐后地抢食,有的甚至跃出水面,场面十分壮观。

“鱼的种类主要是草鱼和鲤鱼,目前大多数已有半斤,有的有一斤左右了。”看着鱼儿一天一个样,杨胜章心里盘算着,今年过年卖一批,出年了接着卖,不出意外的话,这批鱼可获得十多万元的收入。

“养鱼就图个清闲,投下充足的饲料、把水供足,不用担心太多风险。”杨胜章说道。

“杨胜章算是村里的致富能手之一了,先前养过羊,现在又养鱼,干事创业他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册亨县政协下派干部、巧洞村第一书记黄安志向说,在杨胜章的带动下,村里有几户人家也有意愿加入养鱼队伍。

近期,黄安志向册亨县政协申请到10万元的养鱼方面的帮扶资金,农户养鱼的欲望更加强烈了。

养鱼,在巧洞村只是通往致富路的一个开端。

“贫困群众脱贫,必须有产业支撑才能稳得住并走向致富。”黄安志介绍,自年以来,该村着力发展庭院经济,陆陆续续种下百香果40亩、佛手瓜80亩,杨梅、樱桃、五星枇杷共亩,并通过村里合作社与学校、机关及批发市场对接,合作社统收统销,实现了产销对接和利益联结。而甘蔗和杉树,则是村里的传统产业,每年甘蔗种植面积不低于亩,杉树面积常年在亩以上。村委会隔壁正在建设的、占地平方米的锦绣坊,是册亨县唯一的苗绣锦绣坊,建成后预计可带动33名绣娘就业。

在村民潘晓领家,房前屋后缠满了佛手瓜藤,藤蔓下方,散养的土鸡游来游去在捕食虫子。“去年第一次种就收获了大丰收,今年运气不好,被冰雹打了,产量没有去年高。”潘晓领说,尽管今年有所挫败,但明年还要种,对佛手瓜这项产业,她还是有信心的。

今年46岁的杨景超是村里少有的贫困户,尽管山上种有11亩杉树,但周期太长,多年来他家的收入一直靠打零工。今年,他成为村里“五员”之一的网格员,一年有1万元的报酬,同时他在自家地里种下40株五星枇杷,还有投身养鱼行业的意愿。

“政策那么好,扶贫项目那么多,我不脱贫都说不过去呀!”杨景超说,只要有苦干的精神,相信日子将会过得越来越好。

出村的路上,黄安志走走停停,不时地查看路边上撒下的花种是否已经冒出芽来。

“我们积极抓好‘洁净’行动,在2.4公里环村路边种下波斯菊、三角梅等,为了达到一个美化靓化的效果,同时每月还在全村定期开展3次大扫除。”黄安志说,村民生活过得好了,生活环境条件就应该得到逐渐改善。

如今,从外面来巧洞村走亲戚或是吃酒的,第一件事便是拿着手机拍照,都说村子比以往漂亮多了。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匡奇燃

编辑 钱星星刘义编审 陈俎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49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