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冬奥会相比,冬残奥会的荣耀之花多了

2023/9/17 来源:不详

北京年冬残奥会赛事正酣,每逢颁奖时刻,健儿们佩戴奖牌、手捧花束,一束束清新、精美的花,与他们的笑脸一起,成为荣耀时刻的见证。

这些花束不是鲜花,而是由绒线手工编织而成,被称为“永不凋零的荣耀之花”。

两个奥运的“荣耀之花”看似相同,其实还是略有差别。与冬奥会相比,冬残奥会的“荣耀之花”多了一种花,最早提出这个创意的,是编织“荣耀之花”的残疾朋友。

北京冬奥会颁奖花束(左)和北京冬残奥会颁奖花束(右)

一次意外的来电

“您好,请问您这边能承接绒线手工制品的制作吗?”年8月,北京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接到了北京市残联的来电。希望之家是一个自助、互助、灵活就业的残障人士组织,考虑伤友们有一定的编织基础,负责人唐占鑫当即应了下来。

“起初,我们并不知道这些手工制品要干什么用,只感觉对大伙儿来说是件好事。于是,我们面向全市残障朋友招募,只要肯学、愿意吃苦,都可以来一试。”唐占鑫回忆。招募一发出,位残障朋友应征参与。

谁都没想到,这批手工制品,正是4个月后公布的北京年冬残奥会颁奖花束——“荣耀之花”。

秉承节俭办奥的理念,“荣耀之花”不用鲜切花,而采用非遗技艺“海派绒线编结技艺”手工编织,由技艺保护单位上海恒源祥组织。起初,拿到恒源祥提供的编织要求、指导视频,面对纷繁复杂的针法,大伙儿一时有些懵。

刘晓云今年58岁,22岁时,因为意外,她的下肢、腰部均遭受损伤。但她自强不息,学起了编织,屡获全国、北京市残障人士编织项目第一名。如今,她已是希望之家的技术顾问。

对照视频、一针一针学、做出样品、寄到上海……历经多次修改完善,年9月,刘晓云手中诞生了第一束“荣耀之花”。

为了确保每一位残障朋友都编织出符合标准的花束,位参与者,几乎每位都由刘晓云面对面、手把手教授。年11月3日至年1月14日,两个半月的花束编织过程中,刘晓云的脚步踏遍了位残障朋友所在的10个区,最远到达了距离城区多公里的延庆区大庄科乡。

一支蓝色波斯菊

由于保密要求,起初,残障朋友们并不知道这批花束将作何用,直到编织样品时,才小范围地知道是冬残奥会的颁奖花束。

“冬残奥会是我们残障人士的运动盛会,花束是不是应该体现自强不息的精神?”“波斯菊怎么样?只要有土的地方就能生长,花语是坚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个大胆的想法诞生了:“咱能不能为‘荣耀之花’添一支象征坚强的波斯菊?”

想法既出,再定颜色。大家建议从冬残奥会会徽的红、蓝、黄、绿四种组成颜色中选定。红、黄、绿三色,花束都有了,唯独没有蓝,于是,颁奖花束中的蓝色波斯菊应运而生。

方案递到组织方恒源祥和北京冬奥组委的案头,成功被采纳。在年1月1日公布的颁奖元素中,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颁奖花束揭晓,其中,冬奥会颁奖花束包括玫瑰、月季、铃兰、绣球、月桂和橄榄6种寓意美好的花型,分别象征着友爱、坚韧、幸福、团结、胜利与和平,而冬残奥会颁奖花束则在此基础上额外增加了一支蓝色波斯菊,象征坚强。

“太荣幸了,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这是健儿们的荣耀,也是我们的荣耀!”希望之家一片欢腾。

把几团线编织成一束花,需要多久?答案是35个小时。

先钩织花瓣、花蕊、叶子,再用金属骨架将其组成单个花枝,最后再组装成一束绒线花……一针一线之间,下的是真正的“绣花功夫”。

“海派绒线编结技艺”讲究针法细密,涉及长针、短针、狗牙针、中长针、长长针、起立针、锁针等十多种针法,且每朵花的针法都不相同,“每朵花,都相当于十多种针法自由排列组合,变幻无穷。”编织者郭媛媛说。

就拿最难的月桂叶来说,一整束花上遍布着24片叶,用线最细、编织圈数最多、针法变换最复杂……熟手编织一片都需要20多分钟。

最精细的不仅是针法。要想编织出一片最接近真实的月桂叶,每针之间的距离都精确到了毫米。“叶子下方针法紧密,越到上部则越宽松,这样编出来的叶子舒展、自然。”郭媛媛说,因此,叶柄上针与针之间紧密贴合,自然状态下基本没有缝隙;而到了叶尖,针与针之间要有呼吸感,自然状态下尺子一量,间隔约2毫米。“最开始我们一边编一边量,到后面眼睛就成了‘尺’,距离多了少了都能看出来。”

“荣耀之花”的每朵花、每片叶都倾注了编织者的心血。据粗略统计,位残障人士编织成束“荣耀之花”,一共花费了约万针,累计耗时近2万小时。

一束用身体“质检”的花束

每一束奥运之花,都要经过严格的“奥运质检”。质检员们,不是别人,就是残障朋友们自己。

质检的标准,不仅要每个花片编织达标、花枝美观、花束漂亮,最重要的是安全。“整个花束的骨架是金属,小花片里缠绕着0.4毫米粗的铜丝、花枝和花柄里是2毫米粗的铁丝。”刘晓云说。冬残奥会上,运动员们身体情况各有不同,领奖时不是所有人都能手捧花束,失去双手的运动员会用头部和肩颈来夹住花束。“这就要求绒线必须将所有金属包裹起来,不能有一毫米金属伸出扎伤运动员。”

编织中,大家会用绒线紧紧缠住每一截金属的末端,保证肉眼看不到任何金属。编织完每一枝花,都会夹在自己头部和肩颈之间,来回“拉锯”,检验有无金属伸出。

年1月14日,当束“荣耀之花”全部完工、打包转送,希望之家的伙伴们激动地流下热泪。

“当我看到运动员拿着‘荣耀之花’站在领奖台上时,我特别高兴,就像我自己站在那儿一样。”唐占鑫说,“颁奖花束之所以让我们做,不是因为我们是残障人士,而是因为我们能做好。”

怒放的花朵、蓬勃的生命力,“荣耀之花”,不只是残奥运动员们的勋章,也是位北京残障朋友的勋章。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将与“荣耀之花”一样,永不凋零。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57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