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团锦簇迎盛会八方宾朋聚中原
2023/3/14 来源:不详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李岚摄影许俊文
9月8日,全国人民期待的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在郑州拉开帷幕。昨天,记者到位于郑州市中原区莲湖办事处辖区的比赛场馆打探时,发现被称为郑州版“鸟巢”的奥体中心及周边的文博艺术中心、市民活动中心和现代传媒中心,已经成了网红打卡点。尤其是夜间,璀璨的美景吸引了无数市民前来“打卡”拍照,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师们更是穿行其间拍个不停,争相把一幅幅令人惊艳的美景图传到网上,让全国各地的网友欣赏艳羡。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民族体育运动会,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郑州举办这样的盛会,足以彰显实力。为办好这场盛会,郑州市贯彻中央、省委部署,加强城市管理,提升“硬环境”。做为此次盛会主会场的中原区,更是全民参与、抢抓机遇、厚植优势,积极打造中原文化底蕴深厚的“软环境”。
“奥体中心”成了郑州市区新地标
举办一个赛事,给一座城市带来的最直观改变莫过于比赛场馆的建设。昨天,记者在奥体中心采访时,发现门前东侧建造的6米高“笑迎盛会”花艺造型,格外引人注目。可爱的吉祥物中中,似乎即将跳过最后一个花拱,设计者说,这寓意自强不息、创新不止的“跨栏精神”,配以“心连心竞技河南、手牵手逐梦未来”的文字,体现了民族团结精神。
“这束花可真漂亮,听说夜里还会发出五颜六色的光呢!”在奥体中心东南角8米高的大型花雕“中原情”前面,家住岗坡路煤机家属院的退休职工王师傅,一边给老伴拍照一边介绍。老两口今年都是75岁,听说奥体中心成了网红打卡地,特意坐公交车来到这里游玩。
在奥体中心的水幕喷泉前,观赏者人山人海。夜色降临,水柱喷泉开启,用激光射灯照出的奥林匹克标志便清晰地显现出来。虽然奥运会是经常说起的话题,但是当这样的标志真正地出现在自己面前时,现场的市民仍忍不住激动地惊叹叫好。
采访中记者发现,奥体中心场馆满满的都是“黑科技”,金属屋面上设置有光伏发电板、太阳能集热板,节能环保。体育馆局部采用无需用电的光导照明采光系统,利用自然光就可以照明。采用镀膜处理的钢化中空玻璃可以在夏天有效隔绝户外高温和紫外线等,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让郑州奥体中心当之无愧地成为郑州文化的“新符号”。
据介绍,整个奥体中心包括体育场、体育馆和游泳馆三个场馆。“一场两馆”可以容纳近8万名观众,不仅能够满足国内综合性运动会和国际A级单项赛事的比赛要求,还具备酒店、全民健身、影院及商业等多项功能,占地面积却只有32万多平方米,可以说,它是目前国内功能集约程度最高的奥体中心。
“太美了,我都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它。”专程从郑东新区赶到这里观赏夜景的刘女士,看着包括奥体中心在内的CCD所有建筑,灯光璀璨,流光异彩,如同天上宫阙,人间仙境,忍不住惊叹连连。她说:“奥体中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体育场馆,准确的说已经荣升为市区的一处新地标,在我看来它不亚于郑州东区CBD的大玉米楼。”
CCD不仅有面子,更有里子
波斯菊、金鸡菊、百日草、牵牛花、七色草、海棠花等色彩艳丽的草花,组成了CCD内一道道靓丽风景。
“白天,这里是花的海洋,夜间,这里是光的世界,拥有“四个中心”的CCD,将成为河南旅游中的一个新景点!”来此观景的郑州七中周老师,对此自豪不已。
据介绍,借力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举办的契机,为与奥体中心遥相呼应,文博艺术中心、市民活动中心和现代传媒中心也加快了建设进度。做为郑州西部城区的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文博艺术中心建成后将满足国内外大型艺术展会和歌舞剧演出的要求,市民活动中心将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市民活动乐园,现代传媒中心则为报业、广播、电视的深度融合奠定基础。
CCD公共文化服务区的建设全面提升了郑州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这里不仅地上建筑功能齐全,大气时尚,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也是亮点。可谓是既有面子,更有里子。这里地下二层有长7.6公里的地下交通环廊,所有车辆主要通行是在地下环廊进行的。在环廊的中间是一个海绵城市的蓄水池,蓄水量可以供应整个公共文化服务区的绿化浇灌。地下三层是国家综合管廊试点项目,长度达到5.6公里,以后公共文化区内破路挖沟维修管道线路的情况,将不会再发生。
以“工匠精神”优化各个场馆施工
盛会在即,令人振奋的足音正铿锵而至。作为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主场馆所在地,中原区莲湖街道办事处上下统筹协调、团结一心,各项筹备工作有序衔接、快速推进。目前,正在以每个人、每一天、每一项任务销号的节奏和密度进行着最后的冲刺。
“为‘迎民族盛会、庆七十华诞’,我和同事们放弃了节假日,每天在这里工作15个小时以上。那些家远的同事,这些天都住在单位,以办公室为家了。”奥体中心是“四个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