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有个花园戒毒所创新实践园艺戒毒
2023/4/11 来源:不详戒毒所的荒地变成一片花海。
福州晚报记者陈丹通讯员杨帆/文“榕城所”供图
慰藉戒毒人员心灵,激励他们祛除毒瘾的,可能是一片叶子、一盆花、一棵树、一座“花园”。
冲着这个想法,去年开始,福建省榕城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下文简称“榕城所”),建起了一座“花语心园”。“花园”里,“老花匠”所长陈秋带着民警们,积极推广福建首个针对戒毒人员的绿色园艺戒毒康复疗法,悉心浇灌戒毒人员的“心灵之花”,静待花开。
6月26日“国际禁毒日”,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个特别的“花园”。
首创“园艺疗法”
“榕城所”是福建收治戒毒人员最多,也是唯一一家收治艾滋病感染戒毒人员的强制隔离戒毒所。和人们想象的严肃冰冷、高墙大院不同的是,这里有一片花海。花开的季节,百日草、向日葵、波斯菊,迎风绚烂,种植他们的便是戒毒人员。
原来,年初疫情来袭,戒毒人员面临较长时间的封闭戒治,这样的环境下,部分戒毒人员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抗拒戒治康复等不良心理。
陈秋所长看在眼里,他想到了用“种花”来纾解大家的焦虑,并把这个主意称为“花语心园”心理康复管理项目。项目从去年初开始,以艾滋病康复管理区为试点,积极推行对生理、心理健康有着双向调节作用的“园艺疗法”。这一做法,在福建戒毒所还是首创。
“简单说,就是让戒毒者一起种植。在栽植过程中,让他们通过观察植物从发芽、开花、结果的生命轮回,对自己人生的起落、生死等抱有更积极的看法。”陈所长说。
要种花,先要有地盘。民警们因地制宜,把所里废置建筑用地利用起来,做成了苗圃,还精心构思划分了“向日葵之家”“耕之趣”“菊之情”3个主题植作带。
种子播下,“榕城所”很快成了一片花海,果园也开始结果。
同时,民警们还结合不同植物的“花语”设计一些活动,比如用父亲节之花的石斛兰举办插花活动,巧用“花语”解开生为人父的戒毒人员的心锁。
在“耕之趣”园艺区,种了瓜果蔬菜。戒毒人员一起筑瓜棚,一起除草修剪,一起分享收获。当他们怀抱着绿油油大西瓜时,心里满是成就感。在植物生长收获过程中,他们有了期待感,有了心理寄托,也能以更好的心态回归社会。
“园艺疗法”更治愈
不仅如此,民警们还将“园艺疗法”与“心理疗法”相结合。如鼓励戒毒人员选取园艺材料,做成种子画、叶贴画、压花画等。
“作画的过程他们可以纾解压力,同时也将心理问题直接呈现在纸上。”HIV康复管理区负责人薛繁云警长说,通过园艺绘图心理分析,负责心理咨询的民警能更好走进了戒毒人员的内心世界,助他们走出无助和迷茫。
同样的,“箱庭园艺疗法”将传统盆景艺术和心理临床技法的箱庭疗法结合,用植物代替箱庭疗法里的模具、用泥土代替沙盘,在陶冶身心的过程中,也利于民警通过心理咨询帮助戒毒人员实现心理的修复与治愈。
“榕城所”的民警还试着将古乐融合到“园艺疗法”中,形成了“花语心园”中独有的“古乐—绿植—康复者”三位一体的乐艺心理疗法。最特别的是,他们还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树叶吹奏”首次引入矫治工作中。
除了音乐,科技也为“园艺疗法”插上了智慧戒毒的翅膀。今年起,“榕城所”运用矫治心理学结合物联网技术,建立教育矫治中心智能心理云平台。通过可穿戴的生理传感技术,精确采集并适时传输戒毒人员的多项生理参数,通过大数据为戒毒人员心理矫治提供智能反馈。
戒毒所也可以有温度
一年多的实践,“花语心园”带来了出乎大家意料的效果。
“未来对我来说,曾经一片迷茫,但现在每天就特别爱多看几眼自己领养的植物,充满生机的它,总是带给我向上求善的力量。”戒毒康复人员罗某说,最近他还常想,出去以后,要第一时间把自己种的花献给母亲,感恩她的不离不弃。
还有一名戒毒人员在宿舍窗边摆放了盆石斛兰,花盆中的小牌上,稚嫩的笔迹写着:“石斛兰花语——有爱,生命就会开花,爸爸,我一直在等你回家。”
这样的故事,在“榕城所”还有很多。
在“花语心园”计划内,榕城所还积极组建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续照管平台——向日葵家园,通过建立戒毒人员家庭互助会、家庭拒毒学苑以及抗复吸心灵驿站等,更好地促进戒毒人员康复成长和蝶变。
“戒毒所不仅是一个有法度,更是一个有温度的地方。”陈所长始终相信,多一份温暖的注视,多一句真诚的邀请,戒毒者被孤单和忽视掩盖的世界,也能重新长出翠绿的嫩芽,开出绚烂的花。